RPA:AI落地的接盘侠(二)
2018年11月27日,位于厦门的中国建设银行子公司,建信金融科技的办公大楼里,出现了一群新面孔,他们参加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“大考”——建总行RPA选型测试。
9家公司同场竞技,包括国内的阿里云、艺赛旗、金智维、诺祺和海外的UiPath、Automation Anywhere、Blue Prism、Kofax、NICE。
按测试规则,各公司需派2名工程师连续打卡11天,每天工作时间固定为9点到18点,不得加班;工作期间不可携带任何移动通信设备,由建行提供统一的办公环境和软硬件设施。
为了拿下这个标杆客户,有厂商提前派专员与建行多次沟通,也有海外厂商调动全球资源,找来了日本、印度的工程师外援;这是目前热潮汹涌的RPA市场的一个缩影。
9家竞标公司中的UiPath,正是带起全球RPA热潮的源头之一。
这家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,演绎了什么叫惊艳逆袭。2016年到2018年的3年里,UiPath的营收一路从350万美元,增长到3100多万美元,又跃升至2亿多美元,总增幅超5000%,跑出了to B慢赛道里的“博尔特速度”。公司总部也从偏安一隅的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搬到了宇宙中心纽约。
资本闻风而动。去年,UiPath先后获GV(谷歌风投)、红杉等顶级机构的两轮融资;今年5月,UiPath又完成5.68亿美元D轮融资,估值直上70亿美元,超过了此前的以60亿美元问鼎人工智能估值冠军的商汤。
UiPath能在多年蛰伏后爆发,是因为等来了技术和需求的双重变量。这家公司的经历,恰可勾勒RPA兴起的逻辑。
2005年最初创立时,UiPath其实只是一家软件外包公司,主营业务是为IBM、谷歌、微软的产品开发嵌入式自动化库和软件开发工具包。
一个典型的嵌入式自动化库,是Word中的“宏”功能。用户可以直接编写自动化指令,来代替部分费事、重复的操作,比如对大量数字的自动抓取、公式化处理,以及批量统一文本格式。
这些功能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,可被用于办公、软件测试(软件测试需要测试人员反复点击一些按钮,以检验是否有bug)、IT运维等场景,下文将统一称之为“软件流程自动化”。
总而言之,它是通过模拟人类对键盘、鼠标的操作,来代替人完成计算机系统上的重复工作,这是RPA的前身。
从产品形态里,可看到软件流程自动化对应的市场需求的本质就是“解放人力”,让高素质的白领劳动力免除重复、枯燥的人机交互,这样他们才有时间、精力投入更能发挥价值的创造性工作。
与UiPath同期,中国也出现了一批软件流程自动化公司。
他们中有人走上了to C之路,一个著名产品是前奥森科技CTO、现来也科技高级副总裁褚瑞在大学宿舍里编写的共享软件“按键精灵”。这款软件上线于2001年,被广为人知的使用场景是游戏自动化操作,当玩家专注战斗时,按键精灵可模拟鼠标的点击,帮玩家自动补血或加buff。另外,也有20%的用户,将按键精灵用在办公、自动化测试等领域。
按键精灵找到了一个非常大众、刚需的场景。褚瑞告诉「甲子光年」,直到现在,按键精灵每年仍在创造收入。
另一批公司则早早扎根于to B服务。
在去年底的建总行RPA招标中,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金智维,以黑马姿态打败了UiPath,最终中标。
金智维创始人廖万里从2010年起,就开始做面向金融机构的运维自动化工具,他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“一键开闭市(在开闭市前调试好各个交易系统)”机器人。
此前,券商每日开市时,需要4到5名IT部员工在凌晨6点准时到岗,操作一系列软件完成复杂流程,耗时耗力。而一键开闭市机器人能同时操作上百个软件系统,实现自动开闭市。且该产品包含纠错功能,能避免工作人员的操作事故,甚至达到完全取代人工的效果。
据廖万里透露,目前,中国的131家券商中,有86家在使用金智维的开闭市机器人。
与早期的“宏”相比,此时的软件流程自动化工具已相对复杂,能进行跨软件、多线程的操作,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。
不过,在软件流程自动化时期,虽然UiPath、金智维、奥森等公司可以自给自足地活着,却并未走上高速增长的快车道,也向来不是聚光灯里的资本宠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