获取专属解决方案
0531-86080480
我是小Hi,有什么问题咨询我吧

RPA:AI落地的接盘侠(五)

2054人阅读

路是人走出来的,对已入局RPA的公司来说,他们考虑的核心议题已不是远方有多远,而是如何走脚下路。

从背景看,目前国内的RPA玩家主要有4类。

第一类是异军突起的新公司,如2015年成立的弘玑信息、2017年成立的云扩科技。

弘玑的商业背景更强,CEO高煜光和COO程文渊分别来自惠普与IBM,有服务大客户和政府的经验。弘玑于去年推出RPA产品Cyclone,高煜光曾透露,该产品CTO是来自某明星AI公司的研发负责人。目前,弘玑正在BOSS直聘上招募RPA工程师。

云扩的基因则更偏技术,CEO刘春刚和CTO史秋芳都曾在微软供职多年,有云计算、流程自动化等技术的积淀。云扩正在招募算法工程师、RPA咨询总监等多个职位;AI算法工程师的招聘启事是特意用英文写的,意图吸引世界级人才。

第二类是有丰富to B经验的软件行业老玩家,如艺赛旗、金智维。

成立于2011年的艺赛旗在2017年推出RPA产品前,业务包括录屏文本分析、大数据采集、安全合规等;成立于2016年的金智维,骨干人员来自廖万里在2010年时组建带领的流程自动化团队,拥有长期服务金融客户的经验。

第三类是切入RPA市场的AI公司,如达观数据、来也科技。

深耕NLP,主要业务是文本智能处理的达观数据在2018年年底开始推RPA产品,目前已积累了多家客户;而专注于对话机器人平台的来也科技,早在2017年就开始与开发了按键精灵的奥森合作,今年6月,两家公司合并,正式进军RPA+AI市场。

最后,还有个哪儿哪儿都能碰上的巨头。

阿里云、平安科技、兴业数金等公司已在去年底相继推出RPA产品。早在2011年,淘宝技术团队就做过一款对内使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,因此阿里有一定的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积累;而在AI方面,阿里也颇具实力。不过RPA业务,并不是巨头们的核心战场。

从不同的背景、路数,大致可勾画出目前玩家的不同优势。

围绕着客户体验这个竞争关键点,本身起家于流程自动化,或是在某个细分行业里深耕多时的软件团队,具有行业认知上的优势。

他们更知道某行业、某业务中,哪些流程适于被RPA处理,也深谙与四大等大型专业组织打交道的商业身段。

此外,工程化能力与交付经验也能帮这些老派玩家获得客户。

廖万里告诉「甲子光年」,在过去近10年的从业经历中,他和团队积累的一个独特能力,是摸清了Windows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和各类ERP、财务系统的底层,通过直接调用计算机窗口句柄,做到对各类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的直接操作,不论窗口是否存在焦点,分辨率是否发生改变,系统是否被锁屏,都可以实现精准操作控制,安全、稳定、高效,这是被低容错率的金融场景锻炼出来的能力。

而有更强AI能力的团队,则在解锁新场景,实现更长流程的自动化上更有优势,尤其是他们能搞定线下和线上的融合。

比如来也科技的RPA流程自动化平台UiBot为银行客户部署的开户机器人,就能实现信用卡开户的自动审核。其中流程自动化的部分,负责按照办卡流程,在IT系统的表格上录入各种信息;AI的图像识别、人像识别、文字识别、语义解析能力,则负责从身份证、工作证明原件等物理文件上把关键数据抓取到信息世界。

整个产品能减少,甚至替代人工的核对、比较工作。在使用此工具后,每个网点能省下一个员工的成本。

目前,各公司已陆续拿下了自己的天使客户,初步证明了RPA产品可以从市场上收到钱。下一步的重点,是更持续、舒服地收钱,即减少定制化的占比,把产品做标准,把盈利空间做大。

在这方面,先行者UiPath的做法可以为中国玩家带来一些借鉴。

在产品和商业模式设计上,从2017年起,UiPath开始加强平台+开发者社区的打法。

他们一边专注于通用能力,打磨RPA技术平台:如2018年的RPA平台升级中,UiPath增强了AI能力;今年6月的新升级中,UiPath又推出云端RPA平台公测版,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和轻量化。

一边通过运营UiPath论坛,吸引到了总计40万开发者用户,并在20174月启动了UiPath Academy在线教育项目,为开发者提供RPA课程和认证证书。截止2018年,已有5万多学员从这里毕业。这些开发者,将成为UiPath和大量长尾客户、需求之间的桥梁,这有利于减少UiPath自己铺在前端的服务和实施人员,使公司收入模型更健康。

国内已有一些玩家实践着类似做法,比如目前来也科技的UiBot产品线就运营着国内最大的RPA开发社区。

to Bto D(开发者)之外,RPA还有一个脑洞更大的远景——延续以前按键精灵的路,to C

当年的按键精灵处理的是相对简单、固定的任务。而业界在描绘未来的to C RPA图景时,则强调结合了AI后,它会更聪明、智能,且能让每个普通人实现便捷的个性化定制,包办各种生活琐碎。

即使具体技术路线会改变,RPA背后的理念,以机器或其他技术替代无意义的重复劳动,一定会是越来越强的刚需,因为当人数日益壮大的办公族和自由职业者脱离了体力劳动后,下一个令他们无法忍受的枷锁便是重复、枯燥的人机交互。谁不想要一个包办生活琐碎的24小时小助手呢?

这样的RPA,也许真能发挥出带动第二次经济飞跃的巨大威力。

那时,RPA接盘的就不仅仅是AI,而是你生活的方方面面了。